Skip to main content

《被讨厌的勇气》读书笔记 | 接纳自我,勇敢地感受生活

·90 words·
阅读 读书笔记 心理学 个人成长 人际交往
Table of Contents

一、关于本书
#

  1. 《被讨厌的勇气》

    心理学

    作者:岸见一郎 / 古贺史健

    简介:本书通过浅显易懂的对话,对“自卑”、“自由”以及“幸福”等人生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,并借此引出了本书的核心思想——“阿德勒心理学”。“阿德勒心理学”是关于“勇气”的心理学,面对书中提到的诸多人生困境,归根结底,都是因为缺乏“勇气”造成的。拥有“被讨厌的勇气”,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一堂必修课。 book cover

二、内容分享
#

2.1 改变自己的勇气
#

“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,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。”

不管自己当下的现状如何,都不要抱怨过去,而应该奋力成长,积极面对未来,这就是“改变自己的勇气”。

在本书中,提到了“原因论”和“目的论”两个观点:

  • “原因论”: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,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;
  • “目的论”: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,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。

其中,“原因论”是一种消极看待人生的观念,而“目的论”则更强调人的“主观能动性”,认为人是可以改变的。

“如果过去决定一切而过去又无法改变的话,那么活在今天的我们对人生也将会束手无策。结果会如何呢?那就可能会陷入对世界绝望、对人生厌弃的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之中。”

当面对自己过往不幸的经历或先天造成的不足,从而产生“自卑”或“逃避”等情绪时,我们要有积极面对未来的心态。换言之,我们不应被过去所束缚,亦或是沉溺于“舒适圈”之中,把过去的“不幸”当作自己“摆烂”和“不求改变”的借口,而应该承认自己目前的现状,接纳当下这个不完美的自己,并努力改变和提升自己,拥抱崭新的生活。

人生最重要的是去思考如何打好自己手中现有的牌,而不是整天眼高手低、抱怨连天,幻想自己能有一手天胡的好牌。

2.2 积极生活的勇气
#

“人根本不可能一个人活着,只有在社会性的环境之下才能成为‘个人’。因此,阿德勒心理学把作为个人的‘自立’和在社会中的‘和谐’作为重大目标。那么,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呢?——我们必须要克服‘工作’、‘交友’以及‘爱’这三大课题。”

在工作中,当我们面对困难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时,难免会觉得气馁,甚至会产生“自卑感”,如何正确地看待这种“自卑感”是非常重要的。

“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。并且,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的状态,继而就有了普遍欲求。阿德勒称其为‘追求优越性’。”

“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‘希望进步的状态’之中,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。同时,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。”

“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,都不是病态,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、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。只要处理得当,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。”

然而,如果我们把生活的不如意归结为自己天生的缺陷,认为自己无法改变,从而开始摆烂,这就会陷入“自卑情节”。

“自卑情节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。比如:我因为 A,所以才做不到 B。如果抱着‘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’之类的想法,那就不是‘不能成功’而是‘不想成功’。”

“简单地说就是害怕向前迈进或者是不想真正地努力。不愿意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——比如玩乐或休闲时间。也就是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‘勇气’,即使有些不满或者不自由,也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。”

在交友中,“竞争”无处不在,但是我们不应把周围的人都看做“敌人”,而是应该把他们当作“伙伴”,要学会衷心地祝福他人的幸福,而不是嫉妒他人。

“竞争的可怕之处就在于,即便不是败者、即便一直立于不败之地,处于竞争之中的人也会一刻不得安心、不想成为败者。而为了不成为败者就必须一直获胜、不能相信他人。之所以有很多人虽然取得了社会性的成功,但却感觉不到幸福,就是因为他们活在竞争之中。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敌人遍布的危险所在。”

“‘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他人’,那就是因为站在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,把他人的幸福看作‘我的失败’,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。但是,一旦从竞争的怪圈中解放出来,就再也没有必要战胜任何人了,也就能够摆脱“或许会输”的恐惧心理了,变得能够真心祝福他人的幸福并能够为他人的幸福做出积极的贡献。”

在爱情中,本书提到“爱”应该是相互平等、相处融洽的关系,而不是相互束缚的关系。

“如果在一起感到苦闷或者紧张,那即使是恋爱关系也不能称之为爱。当人能够感觉到‘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’的时候,才能够体会到爱。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,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。”

2.3 选择自由的勇气
#

“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。”

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,我们就无法“讨好所有人”,而应该“不在意他人的评价”,不随波逐流,为自己而活。

“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。如果做了恰当的事情就能够得到表扬,而如果做了不恰当的事情就会受到惩罚,阿德勒严厉批评这种赏罚式的教育。在赏罚式教育之下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,那就是‘如果没人表扬,我就不去做好事’或者是‘如果没人惩罚,我也做坏事’。”

“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。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,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?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、在意别人的评价,那最终就会舍弃真正的自我,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。”

2.4 主动付出的勇气
#

“只关心自己的人往往认为自己位于世界的中心。对于这样的人来说,他人只是‘为我服务的人’;它们甚至会认为:‘大家都应该为我服务,应该优先考虑我的心情’。他们超越了‘人生的主人公’,进而越位到‘世界的主人公’。因此,在与他人接触的时候总是会想:‘这个人给了我什么?’。然而,这种期待并不会每次都能被满足,因为‘别人并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’。当期待落空的时候,他们往往会大失所望并感觉受到了极大的侮辱,而且还会非常愤慨,产生诸如‘那个人什么也没有为我做’、‘那个人辜负了我的期望’或者‘那个人不再是朋友而是敌人’之类的想法。抱着自己位于世界中心这种信念的人很快就会失去‘朋友’。”

自己以前在对待学校中的导师以及公司中的领导时,总是心怀不满,觉得“这人也没有帮助过我什么啊,我为什么还要这么尽心尽力地给他干活?”,而没想过“自己给别人提供了什么价值?”,我总是习惯于“先索取,再回报”,而不是自己先去积极主动地付出,因此也基本上对自己呆过的各个集体没有什么“归属感”,这是今后我需要改正的地方。

“归属感不是仅仅靠‘在那里’就可以得到的,它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够得到。也就是不回避工作、交友以及爱之类的‘人生课题’,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。如果你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,那就丝毫不会主动融入共同体中,因为一切他人都是‘为我服务的人’,根本没必要由自己采取行动。”

2.5 追求平等的勇气
#

“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‘纵向关系’,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‘横向关系’。”

对待比我们弱小的人,我们不应该表扬或批评他们,因为这种行为包含有“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”的特点,是一种“操作别人”的方式。

“评价性的语言是基于纵向关系的语言。如果能够建立起横向关系,那自然就会说出一些更加真诚地表达感谢、尊敬或者喜悦的话。”

面对比我们强大的人,我们应该不卑不亢,既不能太过以自我为中心,也不能完全听从他人,完全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
“尊敬长者非常重要。如果是公司组织,职责差异自然也会存在。并不是说将任何人都变成朋友或者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对待每一个人,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。”

2.6 拥抱幸福的勇气
#

要想获得幸福,我们就需要做到认可自己,同时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,和他人建立起“共同体感觉”,这包括三个方面:“自我接纳”、“他者信赖”和“他者贡献”。

“自我接纳”:

“没必要特别积极地肯定自己,不是‘自我肯定’,而是‘自我接纳’。‘自我肯定’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‘我能行’或者‘我很强’,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‘优越情结’的想法,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;‘自我接纳’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‘做不到的自己’,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,不对自己撒谎。”

“他者信赖”:

“无条件的信赖是搞好人际关系和构建横向关系的一种手段。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,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。”

“如果关系浅,破裂时的痛苦就会小,但这种关系在生活中产生的喜悦也小。”

“他者贡献”:

“要想获得归属感就必须把他人看作伙伴,视他人为敌的人既做不到‘自我接纳’,也无法充分做到‘他者信赖’。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、作出贡献,这就是‘他者贡献’。”

“‘他者贡献’的意思并不是‘自我牺牲’。阿德勒把为他人牺牲自己人生的人称作‘过度适应社会的人’,并对此给予警示。”

“‘他者贡献’并不是舍弃‘我’而为他人效劳,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‘我’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。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,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,并积极地加以实践。”

2.7 甘于平凡的勇气
#

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“甘于平凡的勇气”的内容,作者提到,我们没必要非要追求“优越性”,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平凡和普通,才能真正做到“自我接纳”。

“‘普通’并不等于‘无能’,我们根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。”

承认自己的不足,并不等于不努力去做改变,而是应该脚踏实地地去提高自己。然而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却很容易陷入“只知道盯着最终的目标,却忽略了沿途的过程”的思维陷阱。

“为遥远的将来设定一个目标,并认为现在是其准备阶段。一直想着‘真正想做的是这样的事情,等时机到了就去做’,这是一种拖延人生的生活方式。只要在拖延人生,我们就会无所进展,只能每天过着枯燥乏味的单调生活。因为在这种情况下,人就会认为‘此时此刻’只是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。”

“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‘此时此刻’。纠结过去、关注未来,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体,自认为看到了些什么。然而,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,而是‘此时此刻’。”

“人生很简单,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事情。如果认真过好了每一个刹那,那就没什么必要令其过于深刻。站在现实性的角度,人生总是处于完结状态。”

三、心得体会
#

本书全篇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词——“勇气”,生活中很多看似无解的问题,归根结底其实都是因为缺乏“勇气”造成的。其中,对我启发最大的,是关于“改变自己的勇气”、“积极生活的勇气”以及“主动付出的勇气”的部分,这也是在我过往的生活中,我认为自己做的还不太好的地方。

曾经的我,面对自己孱弱的专业能力,我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如何脚踏实地地去补齐各方面的技能,而是只知道退而求其次,不敢去追求更好的机会,然后就会陷入焦虑和迷茫之中,从而形成恶性循环。现在的我则会理性分析自己欠缺的地方,会思考想要达成自己的目标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付出努力,然后会持之以恒地去付诸实践。

曾经的我,会以“学业繁忙”和“工作繁忙”为借口,去逃避生活、逃避自己的“人生课题”。然而,“努力学习和工作”与“积极勇敢地去生活”其实是不冲突的,人不是机器,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够除了吃饭睡觉之外能一直高效的学习和工作,人总是需要休息和调节的,而这就给了我们去感受生活的空间。现在的我,哪怕工作再忙、压力再大,我也会抽出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、去尝试更多的事情、去好好吃饭和睡觉。事实上,根据我观察其他人的经验,越是优秀的人就越能在忙碌的生活中管理好自己的时间,规划好自己的人生,“学习/工作/爱情/娱乐”样样不落。因此,我也应该更加积极地去拥抱生活,而不是找各种借口来逃避人际交往,放弃感受幸福的机会。

曾经的我,以自我为中心,只有别人先为我付出了,我才能全心全意地去回报他,这些人包括但不限于我的师兄师姐、导师以及领导等。看完本书后,我知道了“他者贡献”的重要性,“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,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,并积极地加以实践”,这是今后的我需要改进的地方。

总而言之,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关于个人成长的心理学书籍,希望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,也能一直拥有书中所提到的“勇气”。

Shanshan Shen
Author
Shanshan Shen
A programmer ingaging in AI Infra.

Related

《我有自己的宇宙》读书笔记 | 年轻人的职场生存之道
·94 words
阅读 读书笔记 心理学 个人成长 职场之道
《早起的奇迹》读书笔记 | 制定你的早起计划
·89 words
阅读 读书笔记 个人成长 个人健康
《认知觉醒》读书笔记 | 开启心智,掌控自己的生活
·115 words
阅读 读书笔记 个人成长 学习方法